欧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带来了新的社会条件,一方面资产阶级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会、法庭和监狱,进行资产阶级经济活动的银行、交易所、市场,从事工业化生产的工厂、企业,进行文化教育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住宅、旅馆、购物中心等等。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工业化又为建筑业提供了新材料、技术和设备等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可是当时把持在建筑领域中的却是古典主义的学院派,新的建筑要求、新的功能内容与古典建筑形式的矛盾突出。轻钢龙骨吊顶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吊顶方式。例如英国国会大度沿用了封建时代的古老式样,巴黎火车站采用新型的铸铁屋架被罩上古老的外壳。旧形式和新内容的矛盾,使德、法、美等国家愈来愈多的建筑师认识到功能问题在建筑中的重要意义,对功能的重视、按功能进行设计的原则促进了近代建筑的进步。1874年建成的巴黎歌剧院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它的外形富丽堂皇,以巴洛克式的构图组成正立面,外加许多雕塑、灯具和其他装饰,打扮得花枝招展;其内部更为豪华,规模很大,观众厅共有2000多席,上设四层包厢,舞台也大而完善。这是一个十分阔气的歌剧院,它给巴黎增添了不少的光彩。但这样的建筑,已到了古代建筑的终结,德国建筑师格罗庇乌斯呼吁说:"我们不能再无尽无休地复古了,建筑不是前进,就是死亡,建筑没有终结,只有继续革命。"他设计的包紊斯工艺学校采甩自由灵活的布局,按使用特点将建筑分为几个部分,同时又合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建筑平面形似三翼风车,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基础上表现出新颖完美的外形。现代建筑是由近代建筑演变及发展而来的。我国建筑史上习惯把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建筑视为我国的现代建筑。多种多样的建筑类型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生活方式对旧有住宅、学校、剧院等建筑予以改造,新的建筑类型如医院、影院、展览馆、博物馆、车站、航空站等相继出现。如1934年建造的法国柏林西门子单元式公寓,比老式住宅节约用地,又合理解决了建筑的朝向、通风、隔音等问题。生产的髙度发展,相继又出现规模日趋庞大的工业企业、超卨层办公楼、超级市场、国际贸易中心、会议中心、综合性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科技中心等。材料的进步促进了结构的发展。轻钢龙骨和硅酸钙板搭配使用成为新一代的隔墙方式。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大量应用是近代建筑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框架结构中墙不承重,可以灵活分割内部空间,开窗比较自由。框架结构不但提高了建筑的层数,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于砖石结构的外貌。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在1923年曾把他对新建筑的认识总结为五点,其中每一点都是以采用框架结构为前提,可见新的材料和结构技术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不断有新的结构形式出现,如各种薄壳结构、'折板结构、悬索结构、空间网架结构以及塑胶充气结构等。建筑的层数不断增髙,跨度不断加大,自重不断减轻,这不但为进一步满足建筑的功能使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形式的创新。由伍重所设计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像是海湾中的几片风帆,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拱肋体系。该建筑伸向水中,为与环境取得有机联系,采用了三组方向相反的薄壳作为屋顶结构,既保持了均衡,又有强烈的动态感,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任何吋代的建筑物必须通过--定的形体、空间,以及材料的色彩、质感等才能表现出它的艺术形象。形体、空间、色彩、质感等表现要素是不变的,但我们又很容易把一座近代建筑同一座古典建筑区分开来,这是因为不同时代的建筑师在运用这些表现要素时,所面临的各种条件不同,因而所采用的具体手法也不同。多种建筑类型的发展,新结构、新材料的运用,使建筑外形上更为多样化,体形组合更为灵活自由,不追求形式上的对称。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angjc.cn/qingganglonggu/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