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龙骨
>> 当前位置: 娇阳建材 > 轻钢龙骨

房屋建筑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的危害原因及防治

更新时间:2013-05-24 09:27 浏览数:【 打印 】 【 关闭 】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的危害原因
 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表面混凝土剥落,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结构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例如,某工程的预制过梁,在制作过程中,过梁钢筋骨架轻钢龙骨吊顶的垫块数量过少,摆放位置不规范,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个别郎位出现露筋,工程未交付使用,部分过梁表面已经有很多裂缝,对工程造成极大的隐患。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对于现浇板来说,上部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作用。例如,某住宅楼购房人人住仅3个月,发现客厅四周墙根处地砖出现裂缝,将该部位的地砖剔除后发现,混凝土现浇板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原施工单位将该節位混凝土剔幽后经检査发现,钢筋的规格、型号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但板负筋的保护层厚度严重超出规范要求,这等于减小了现浇板构件的有效截面高度,现浇板因负弯矩而出现裂缝,造成结构性破坏。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的原因分析
 设计考虑欠周:设计单位由于对施工方面考虑欠细,有些常规的设计截面与施工无机预涂板的实际情况不协调,比如井字梁梁底,主次梁和纵横框架梁交接处,两个方向的钢筋保护层均一样,造成了钢筋纵横交叉,产生叠合现象,此部位较易造成搭在次梁横向框架上的板的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偏小甚至露筋现象。
 施工操作不规范:混凝土现浇板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绑扎时其位置往往很规范,但到混凝土浇筑时,操作工人踩踏钢筋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上层钢筋局部变形下弯,有些支撑钢筋的马凳甚至被踩坏,当然,有些马凳本身制作就不规范,下层钢筋垫块多用砂浆垫块,在踩踏钢筋过程中容易破碎。预制过梁制作时,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固,骨架在搬运、码放或人模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容易造成骨架变形,在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不注意,钢筋骨架也容易被振偏。构造柱内加入外墙保温用的聚苯板后,由于柱钢筋位置控制不好,钢筋紧贴聚苯板,容易造成外侧钢筋没有混凝土保护层或保护层厚度偏小。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的防治
 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应根据设计经验并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比如板的负弯矩钢筋可以将保护层数值做适当调整,给予定量处理。如果设计时考虑欠细,施工单位应在图纸会审时与设计人员沟通,采用以下方法解决。此处局部增加板厚,这样会造成上部楼面做法厚度变大,如为地板辐射采暖更应慎重。主梁或横向框架梁上部钢筋下移,这样会影响主梁或横向框架梁的承载能力。主梁或横向框架梁整体下移,这样做影响到层高及梁下的设备管道安装。同时可通过各参建单位协商并通过设计单位计算,将负弯矩钢筋直径尽可能变粗一些,间距适当变大。直径8mm负弯矩钢筋被踩踏后较易变形。
 施工方面:对于现浇板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除垫焊接马凳以外,还应注意马凳的摆放是否合理,马凳的制作是否适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要搭设走道板施工,防止施工人员随意踩踏钢筋。另外,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还应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实体检査,对有问题的部位要及时处理。对钢筋保护层的固定方式,可采用定型垫块或护圈,代替传统的砂浆垫块,解决砂浆垫块厚度偏差大、强度偏低的通病。尤其是构造柱钢筋保护层,一定要有可靠的保证措施,使用定型护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地圈梁、构造柱节点处的做法,在地圈梁内锚固的构造柱部分可对应其构造柱截面制作相应大小的箍筋,构造柱出地圈梁变径后再采用原设计箍筋。预制过梁在预制过程中,搬运骨架要轻拿轻放,保护骨架完好。浇筑混凝土时,要保持钢筋骨架的位置准确。按要求加放垫块,尤其是截面较小的过梁,更应注意垫块的数量和摆放的位童。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angjc.cn/qingganglonggu/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