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
建材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正在发生一些更为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
1 .从单一计划市场到社会主义商品市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建材巿场从旧中国建材市场,转变为单一计划体制为中心,高度集中统一,以行政手段调节供求关系 的单一计划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市场的弊病日益明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单一计效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4年以 来,国家统配的硅酸钙板吊顶建材产品逐步减少,市场调节部分逐步增 大,形成了建材产品的双轨市场。双轨建材市场是从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市场向新型市场转变的过渡时期中形成的,更终会被统一的社会主义商品巿场所取代,建 材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生产资料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对调节建材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发挥重要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将使人们自觉运用价值规 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形成一种新型的建材商品市场。
2.从行政垄断市场向竞争市场转化。行政性垄断市场是指依靠行政力量而形成的一种垄断巿场。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建材产品是作为生产资料而不是作为商品来 看待的。它不允许自由买卖,而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调拨形式来调整供求关系。因此,除了家归口管理部门及其所属的企业能够从事建材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以外,其它 部门或行业是难以进入市场的,从而形成了一种凭借商家行政力量的行政性垄断市场。它的范围是全国性的、部门所有制形成的行政垄断巿场。随着改革开放,发展 商品经济,国家缩小了计划管理范围,行政部门不再对所有的建材产品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而是让大部分建材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与此同时,企业也在改革中逐 步获得了大小不等的经营自主权,可在完成指令性计划后,将产品投入市场获取更大收益。行政主管部门也不再对企业提供行政保护。在"大家办建材"口号下,建 材市场全面开放,形成多种行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竞争激烈的、任一市场参与者也无法绝对控制巿场份额的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过这种情况随后被另一种行 政性垄断市场所代替。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行政性分权和实施财政分灶吃饭,以及大包干政策,刺激了地方政府的利益动机和扩大地方收入的行为。地方政 府为了地方利益,需要掌握、扩大财源,就运用行政手段来保护和发展地方工业(包括建材工业),对其它地区利用行政手段实行贸易封销,禁止本地资源流出和外 地商品侵入,形成一种对内开放性和对外排它性相结合的地方行政性垄断巿场。
因此,我国建材市场就从原来的全国性部门行政性垄断市场,演变为地方行政垄断市场。行政性垄断市场具有强烈的超经济强制性,低水平原始性、排除竞争的封 闭性等特点。它只会限制企业的活力,限制建材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技术进步,更终损害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利益。从而限制了建材巿场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angjc.cn/guisuangaiban/1003.html